怎么去医院追女孩子(怎么追医学女生)

admin 06-29 376阅读 0评论

  

  这是格子走走的第111篇文章

分享一首好听的歌,晚安:)

母亲明天做手术,而我,在清清冷冷的南方雨夜里,反思着这么些年来,我在“别人家孩子”光环掩饰下和我妈之间的问题,以及在我成年后,以原生家庭错误累累为由,和一些所谓心智模式的学习,几乎是用医生看病人的眼光来苛责她的种种。

小时候,我和我妈的关系大概是严肃又紧张的。

说来惭愧,小时候我可能是我们小学的头号病号(长大就好了)。我的童年就是在无休无止的挂号、住院、输液、打针、吃药中度过的。这样的童年导致我活在一种既严厉又宠溺的氛围中。因为你身体不好,又生性不够活泼,总是少言寡语,怯怯地睁着无辜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所以天然地,因为这份羸弱,大人们——家长、亲人、老师、邻居们,对你的爱比别人更多,更宠溺。

但从另一个角度,因为你当时身体不好,所以你天然地丧失了许多种未来的可能性——你不能去做运动员、不能当一个农民、不能干需要太大体能的活儿,在人工智能这个词还没有在老百姓群体中普及的时候,我就是被当做一个人工智能来培养的——你唯一可以养活自己的,就是嘴巴和脑子。

我妈对我说得最多的信条就是“我可以。”“你唯一的出路就是靠自己。”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关心过我快乐不快乐,高兴不高兴,因为不想被人同情,于是每天都在笑,但其实我是在用笑脸掩饰内心的很多不快乐和敏感,她唯一关心的,就是我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考试好不好。

“考试了吗?”

“考了。”

“考了几分?”

“第一名。”

“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吗?”

“表扬了。”

这是一天里我和我妈最长的对话,她意识不到,我那时也意识不到,这些对话里,好像缺少了什么。

直到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和同学的爸妈一起吃饭,我才发现,原来别人的家里吃饭都会说很多话,哪怕是吐槽哪个同事朋友,或者集体吐槽饭做得太难吃,又或者,是小老百姓侃侃国家大事。我还发现,同学读书不如我,成绩不如我,也远没有我乖巧,可是她妈妈总是问她,你在学校开心伐?有没有和同学吵架?xxx和你还一起玩不玩啊?

我妈妈从来没有问过我开心不开心。我想大概是因为我读书成绩太好了,读书好,就掩盖掉了一切可以被担心的成长的烦恼。

怎么去医院追女孩子(怎么追医学女生)

就好像我中学时总是一年四季穿着校服,不会打扮,不懂得接收男生信号的青春期一样,我妈以为我没有打扮的概念就是还没有进入青春期,没有荷尔蒙的变化,也不会有青春期的懵懂与对小说中爱情的向往,她像一个严厉的教导主任,生硬地扼杀了青春期的许多种感情。

——不可以在写作业的时候唱情歌,不可以收男生的礼物,不可以和男生短信瞎聊天,不可以把偶像的海报贴在家里,不可以把电脑开机画面设成美男子,不可以给别人添麻烦,不可以看言情小说——是的,在言情小说十分流行的时候,我在看余秋雨老同志的《霜冷长河》,黄仁宇的大历史系列,以至于你问我言情小说,我想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简爱》吧。

怎么去医院追女孩子(怎么追医学女生)

但即使是这样的严厉与压制,我还是因为青春期的骚动而导致学习一落千丈,我妈曾经为我骄傲的学习成绩,也没有了。进入寄宿高中之后,我每天都在寝室里打着手电看小说、看电影、懵懵懂懂听室友普及两性知识到两三点,第二天就每节课都打瞌睡,学习成绩从第一名一下子跌到四百多名。

那是我妈——一个在中学毕业典礼上做优秀家长报告的妈,第一次被叫到学校开差生座谈会。老师几乎是训斥她说,我这样的成绩,可能连一本都考不上,如果分班,请我主动选择别的班级,不要拖累他们。

我妈一直在替我跟班主任道歉,这些是我后来才从别的老师那里知道的,我只记得,我妈到宿舍里看到我,像一个被训了的孩子,满是自己没教好的抱歉,既没有训我,也没有打我,只是唠唠叨叨地跟我说,要好好学习的,你做不了别的,你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我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因为对虚无缥缈的爱情的幻想成为差生,内心已是接近崩溃,被妈妈这么一说,更加歇斯底里地哭喊起来:

“读书读书读书,你就知道让我读书,我想做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孩子,可是我一点都不漂亮!在这里没有真正开心过,你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你不知道我在学校里有很多难过的事情,我特别羡慕别的女孩子读书不好但是她们很会交朋友,她们可以谈朋友可我连告白都不敢,我特别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被人当好朋友好妹妹好学生好兄弟,被人倾诉一堆心事可是没人把我当做喜欢的女孩子,我其实一点都不开心!!我其实一点都不习惯在这个学校,你就总以为在市重点读书就是最开心的人!你根本没有关心过我!”

这一次,在小小的宿舍里对着我妈大爆发。又哭又叫,把门反锁,双手捶着宿舍的大衣柜,眼泪像水龙头一样哗哗哗往下掉。我把所有我喜欢的男生不喜欢我,而我把牙咬碎都不敢去表现出一丝丝喜欢,还要帮着喜欢的男生追女生的辛酸心事一件一件地哭诉出来,仿佛我在感情中所有的挫败都是因为我妈,是她让我变成了这么一个情绪的垃圾桶,一个乐呵呵的热情大傻妞,一个一直在讨人喜欢的老好人。

而我妈,颓然地站在宿舍一角,红着眼眶一言不发,仿佛她培养了这么多年的优秀女儿一下子成了失败品。她以为是做人准则的这些特质:独立、自尊、自我、不给人添麻烦,被女儿的一声声哭诉击垮,女儿因为过分独立总是在安慰别人却没人认为她需要安慰,女儿因为过分的自强不会“撩汉”,她第一次感觉自己被女儿解雇了,或者说,是被一个新的思维、新的时代解雇了。

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妈灌输给我的“独立、自强、自尊自爱、靠自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美德”是不是正确,这些特质仿佛让人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我在亲密关系中常常挫败,原因大抵也是不懂得向对方求助和示弱,更是难得稀有的会对对方哭泣,吵闹,歇斯底里,我总是害怕“如果我表现得一塌糊涂,他会不会就不再喜欢我。”

而对方其实想的是“她为什么总是那么完美无缺的样子,她为什么总是自己就能搞定一切,她是不是其实,根本不需要我。”

而这些外表强势内心脆弱的特质,跟我妈一模一样。

在外人面前,我妈和我都表现得像道德模范,我妈比我更忍让、谦和、本分,既不过分热情,又和所有人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别人侵犯了她的利益,她从来不撕逼不叫喊,只是默默做着一个老实又勤奋的人,从来不给人添麻烦,但又总是默默承受着别人带来的麻烦,她是一个像南方的四月一般的人,清冷,克制,但不让人讨厌。在上海话里,识相是一种可以上升到美德的特点,我妈拥有这一份“美德”。

这种“美德”让她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她不会跟女伴去逛街喝下午茶探讨八卦,不会去打麻将打牌,她生命的全部寄托就是我。这让我一度非常讨厌她的“美德”。

她是一个早年过得特别辛苦又特别隐忍的女人。像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父亲这个角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缺失的,甚至丈夫这个角色对我妈也是缺失的。我童年时期的父亲,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少年,贪玩,不顾家,我妈既当爹又当妈,既要带我去四处看病,又要承担家里的家务琐事,还要拼命学习评职称多赚钱,有空了就要带我出去上兴趣班去书店去努力让我成为一个靠脑子吃饭的“人工智能”。

后来我渐渐意识到,对于一个丈夫常年不着家,孩子时不时生病,又自闭敏感不爱说话又总是意外百出的孩子妈来说,光是关心小孩安全不安全,丈夫什么时候回家,自己的工作能不能转正,月底能结余多少钱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已经耗尽全部的心气儿了啊。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开心很重要这件事,哪还有精力关心你开心不开心。

我抱怨着她不关心我的心事,而我,好像也从来没有关心过她有没有开心过。她参与了我二十几年的人生,而我,当能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看一个人的时候,她早已过了自己最好的年华,留下一个无趣的、为生活斤斤计较、被残酷的生活摧残了半生的中年妇女形象。只是偶尔在翻照片的时候,看见一个正当风华的妙龄女子,穿着时髦,乌发及腰,青春时尚得就像另一个人,完全无法与我妈联系起来。

有了家庭之后,她就逐渐失去了自我,她努力在扮演好一个传统的中国妇女的形象:她是好妻子,是好女儿,是好母亲,是好儿媳妇儿,是好员工,但唯一没有她自己。她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把自我的牺牲当做美德,没有依靠过男人,但骨子里也并未有超前的女权意识。自己在婚姻中并未收获许多快乐,但却认为下一代最重要的幸福就是拥有婚姻。

她总是催我快点结婚,这种情绪偶尔又上升到焦虑的程度,在她身体抱恙的时候,这样的焦虑显得更加明显。

前几天晚上,她看着电视突然跟我说:

“哎,你早点结婚吧。早点结婚了我就放心了。”

我一直以为我妈即使学历不低,但跟其他妇女一样,深受结婚交配完成任务的邪恶思想遗毒,认为女生二十五就老了,认为三十前必须嫁人不然会没人要,我以为她老催我结婚是因为我年纪大了不结婚会让她在朋友同事亲戚面前没有面子。

我就像一块炸药,一被问到结婚问题就会爆炸,对我妈怒气冲冲说,我才25岁没到,为什么你的思维不能进步一点呢?为什么你总是把我当做你人生所有的寄托呢?

我妈怯怯地说,我就是怕以后我身体不好了,人家会嫌弃你有个生病的妈妈不要你。

虽然并不认同这样的观念,如果一个人会因为你母亲身体不好而嫌弃你,那这样的人本身就不值得共度一生。但对于妈妈这样的想法,既感到无奈,又感到心酸,原来我妈已经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妇女,哪怕只是动一个小小的手术,也会担惊受怕想很多,怕自己身体有什么大病以后会拖累我。

她生命的所有寄托便是我。而当我成年后,奔向自己的生活,成为了一个特别具备独立和自我意识的个体,她便成了空心人。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既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有太过亲近的闺蜜。她开始衰老,有了病痛,有了不正常的身体指标,成为了医院的常客。

而我却总是在抱怨和为她的没有自我生气,在为她年纪不大却没照顾好自己而生气,我逐渐地不再依赖我妈,不再有什么事都首先想到依靠她,反而我害怕这种把我当做全部的爱,这种爱让追求自由和漂泊的我分外感到压抑和束缚。

我总是认为她身体的诸多毛病都是因为情绪压抑,内心敏感,心思重不懂得社交造成的。与她相处的时候我总是像一个心理医生,审视着她情绪的问题,我发现了一堆毛病,但我没有能力去解决。于是成了一个无能又暴躁的人,总是把脾气都转嫁给我妈。

刚开始的时候她会回击。于是家里就会闹得鸡飞狗跳互相指责,但后来,她不再回击,只是跟我说,我老了,你不要老是觉得我不好。你眼里就只有一个满身缺点的妈妈。

我开始反思,我妈妈明明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去旅行也会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只是我很少带我妈出去旅行;我妈妈明明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有一次在航班上有个外国小孩一直哭闹,我妈还给他糖试图抚慰他;我妈妈明明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工作后的我还是神经很大条,如果不是我妈,我可能会丢很多东西犯很多错;我妈妈明明是个很开朗的人,只是她每一次跟我讲话,我都不耐烦地敷衍过去;我妈妈明明是个很爱美的人,可是看到很贵的衣服还是不舍得买,而我除了生气地指责她为什么那么节俭,为什么不主动给她买买买呢?

她会问我人际关系的困惑。她会问我买家具哪一种好看。她会跟我讨论装修风格。她也会想让我给她拍很多旅行照片,只是我都以太忙为由,匆匆敷衍过去了。

在我年幼的时候,遇到什么事儿,第一反应会想到我要找我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母亲的依赖越来越少,像两条渐行渐远的抛物线,可是在某一个阶段,我幡然醒悟,原来在孩子成年之后,母亲是会越来越依赖她的,她和母亲的关系是渐渐和解的,那种严肃紧张的母女关系,渐渐变成了可以互相帮助与开导的朋友关系。

我想,一段健康的母女关系,大概就是母爱逐渐减弱,友谊逐渐增长的过程吧。她会慢慢变成小时候的你,向你哭诉她的委屈,等着你去开导她的心事,羡慕你的大衣和靴子,希望你能欣赏她的与众不同。是啊,像是密友,又是战友。

该轮到我们带着妈妈去探索另一个阶段的人生,去看看她前半生为家庭牺牲掉的另一个世界。

  格子走走

  愿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倾诉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7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